習俗會影響當?shù)仡櫩偷馁徺I心理
所謂習俗是指風俗習慣。一般來說,風俗是指歷代相沿積久而形成的一種風尚。而習慣是由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并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。習俗也是一種社會現(xiàn)象,因此,它的范圍極其廣泛,不僅有政治、生產(chǎn)、消費等方面的,而且也有思想、語言、感情等方面的。而消費習俗則是人們各類習俗中的重要習俗之一,它是人們在長期社會活動中所形成的各種消費的風俗習慣。
我們把它們歸為以下幾種類型:
1.喜慶性的消費習俗
這是消費習俗中主要的一種形式。它是人們?yōu)楸磉_各種美好的感情、實現(xiàn)美好愿望而引起的各種消費需求的行動方式。例如,逢年過節(jié),人們張燈結(jié)彩,燃放鞭炮,以示慶賀,互相拜訪,贈送禮品以及消費大量的食品等。
2.紀念性的消費習俗
指人們?yōu)榱吮磉_對人、對事物的紀念之情而形成的消費風俗與習慣。這是一種十分普遍的消費習俗形式,因、民族而不同,形式各異。例如,我國人民在清明節(jié)掃墓祭祀祖先或烈士,西方人吊喪習慣穿黑衣、送鮮花等。
3.信仰性的消費習俗
這是由于某種信仰而引起的消費性的風俗習慣。如由宗教信仰而引起的禁忌習慣,或由民間各種神話傳說引起的消費習慣等等。
4.政治性消費習俗
這是由某種政治原因而使人們形成的某種消費習慣,如我國的“四五”清明節(jié)形成的消費活動,國外的獨立節(jié)所引起的各種消費形式等等。
5.民族性消費習俗
不同民族由于文化、生活方式不同,消費習俗差別很大,這表現(xiàn)在消費的各個方面,如飲食、服裝、婚喪儀式等。
6.地域性消費習俗
這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別而形成的消費風俗習慣。不僅之間不同,就是在同一,由于地域不同,習俗也不同。就我國來說,就有“南甜、北咸、東辣、西酸”之說,這反映出不同地區(qū)的消費者有不同的口味與飲食習慣。像北方人喜食餃子,南方人愛吃湯圓等等。
消費習俗對消費心理的影響也同社會流行一樣,能夠引起或改變消費者的購買欲望、購買需求,從而引起購買行為的變化。但由消費習俗本身的特點所決定,它所引起的購買行為同一般情況下的購買行為又有所區(qū)別。主要表現(xiàn)出以下幾個特征:
(1)由消費習俗所引起的購買行為具有普遍性
任何消費習俗的形成都必須有一定的接受者,由此決定,它能夠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引起消費者對某些商品的普遍需求。比如,在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春節(jié)里,人們要購買各種商品,肉類、蔬菜、水果、糕點、服裝以及各種禮品。這一期間,消費者的需求要比平時增加好幾倍,幾乎家家如此。這就是消費習俗的普遍性引起的購買行為的普遍性。
(2)由消費習俗所引起的購買行為具有周期性
購買行為的周期性,是由消費習俗周期性地出現(xiàn)而引起的。我們知道,消費習俗不同于社會流行,是因為它形成之后就固定下來,并周期性地出現(xiàn)。例如,每年端午節(jié)吃粽子,中秋節(jié)吃月餅等等。所以,隨著這些節(jié)日的周期性出現(xiàn),人們也要周期性地購買。
(3)由消費習俗所引起的購買行為具有無條件性
消費習俗是社會風尚或習慣,它不僅反映了人們的行動傾向,也反映了人們的心理活動與精神風貌。一種消費方式、消費習慣之所以能夠被繼承并形成消費習俗,重要的原因是人們的從眾心理。,每個人都習慣和大家一樣去做同樣的事,想同樣的問題。因此,由消費習俗引起的購買行為幾乎沒有什么條件限制,雖然它引起的消費數(shù)量大,花費多,但消費者又可以克服許多其他方面的困難,甚至減少其他方面的支出,滿足這方面的消費要求。這就是購買行為的無條件性。